《姜维:三国智谋之将》
一、姜维生平
姜维,字伯约,天水冀县人(甘肃)。自幼博览群书,兵法武艺无所不通,奉母至孝,郡人敬之,后为中郎将,参天水郡军事。诸葛亮算无遗策,唯一一次被识破便是姜伯约。他与赵云大战于天水城下,战不数合,维精神倍长,云大惊。正战时,姜维伏兵杀出,赵云奋力脱困,引败军见孔明。孔明惊问其能,遂定计收之,将平生之能尽授。
与姜维交过手的名将有赵云、魏延、关兴、张苞、邓艾、邓忠等。蜀后期基本没大将,虽名单稍逊,但能得赵云肯定,实力毋庸置疑。
二、武侯传人的谋略
1. 天水之计:诸葛亮欲取天水,姜维识破诱敌之计,与太守马遵夹攻赵云,蜀兵大败。
2. 天水内乱:姜维降后与孔明定计,献密书使天水内乱,不攻自破。
3. 陈仓之谋:孔明久攻陈仓不下,姜维出计献诈降书于曹休,魏军中计元气大伤。
4. 洮水之战:姜维背水排阵,诱敌入阵,三路齐出,魏兵大乱,自相践踏,被逼入洮水者无数。
5. 斗阵破艾:姜维与邓艾斗阵,以阵败艾,又算得艾欲袭军后,设伏兵破敌。
6. 识破诈降:识破王瓘诈降,改约书日期骗得邓艾进兵,大破魏军。
7. 假降钟会:二士入川,维假降钟会,定计于宴杀之,不久邓艾亦受此牵身死。
姜维有帅才,几次出师打出好局面,却被后主召回。蜀国当时最弱,文无良谋、武无猛将,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支撑多年,最后猝死于心脏类疾病,可谓鞠躬尽瘁。

三、《三国演义》相关
1. 起源与版本:三国故事在中国民间流行久远,隋朝《大业拾遗记》已有记载,宋元时代“说三分”盛行,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多种素材创作了《三国演义》。
2. 作者:普遍认为作者为罗贯中,近年对作者有争议,有学者称找到明代插图孤本。胡适曾认为《三国演义》是五百年来演义家的共同作品。
3. 艺术成就:精于塑造人物形象,善写战争场面和政争智斗,结构宏伟紧密,语言夹用文言白话,明快生动。
四、重要战役及情节
1. 赤壁之战: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,刘备兵败,诸葛亮赶赴柴桑,同鲁肃、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,大败曹操。
2. 夷陵之战:刘备为报关羽之仇,亲率大军伐吴,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,汉国元气大伤。
3. 北伐之战: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多次北伐,与魏将展开激烈交锋,虽有胜有败,但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。
街亭之战:马谡不听王平之言,坚持在山顶下寨,导致蜀军惨败,诸葛亮挥泪斩马谡。
上方谷之战: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,放火焚烧,却天降大雨,司马懿得以逃脱。
木门道之战: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,射死张郃。
五、三国归晋
司马昭派邓艾和钟会伐蜀,邓艾偷渡阴平,诸葛瞻战死绵竹,后主刘禅出降,蜀汉灭亡。姜维假降钟会,欲复兴汉室,最终事败身亡。司马炎篡魏后,派羊祜伐吴,吴将陆抗与之和平相处,孙皓即位后凶暴无度,最终王濬用木筏烧融铁锁,直抵金陵,孙皓归降,三国归晋,天下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