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空并不是指的宇宙。
佛经里曾经说过虚空的特点。
一,虚空中不存在任何物质。
二,无始无终,不存在时间。
三,虚空无限,而宇宙有限。
显然宇宙不符合对虚空的描述。
虚空指的是宇宙之外的地方。
事实上无尽的虚空中包含着无数个宇宙。
宇宙有生死,宇宙有生灭。
宇宙的寿命约为1075200亿年。
合计共八万大劫。一大劫的时间约为13.44亿年,不过这个数字仅供参考,可能存在误差。
我们的宇宙并不是第一次诞生演化,而是无穷无尽不停地生死轮回。如同众生一样。因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六道轮回体系。
宇宙诞生于奇点,最开始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膨胀。经过137亿年,膨胀速度仍然是光速的三倍。
目前我们的宇宙尚且处于发育期,甚至连婴儿都算不上。期间有无数的世界在不停地生成。
暗物质与暗能量作用于宇宙的膨胀。到了极限的一天,会达到膨胀的极限,转而开始收缩,然后最终回到奇点。周而复始。
用佛陀的话来说,就是法尔如是四个字。
至于小世界如何形成,恒星行星诞生于气体云的坍缩。太阳死后无非是白矮星,中子星,黑洞几种结果。
如果变成黑洞,开始吞吃一切物质,包括光也无法逃离。最终吞吃的太多,一直到把自己撑死,直到发生类星体大爆炸,把过去吞吃的物质又释放了出来,黑洞卒。
然后新的恒星,行星再次形成。如此小世界也周而复始。
如同地藏经里说的,众生生在不同的小世界,此方坏灭,迁到他方,他方坏灭,此方复成,众生又还复而来。
不听流转,不停轮回,苦不堪言。
哪怕是无色界天的最高天,可以有八万大劫的生命,真正的与天地同寿。终究也要随着宇宙的覆灭,重新回到奇点经历生死的劫难。
只有佛是跳出了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彻底了脱了生死轮回的。
所以上帝玉皇大帝神马的那些天道,就别相提并论了。
如果觉得这个答案不错,请采纳。我叫宋晓光,这都是我自己学佛,悟出来的。
恐怕全中国,也没有跟我一样相同的答案。
佛教所说的虚空 指的是什么?
虚无的意思:有而若无,实而若虚,道家用来指“道”(真理)的本体无所不在,但无形象可见。

【拼音】[ xū wú ]
【解释】(形)有而若无,实而若虚,道家用来指“道”(真理)的本体无所不在,但无形象可见。
【出处】战国 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夫恬惔寂寞,虚无无为,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。”
近反义词
【近义词】飘渺、真实、空无、存在、虚空
【反义词】实际
实际
【拼音】[ shí jì ]
【解释】非主观的、已有的事物或情况。与事实相符合的。
【出处】晋·王羲之《为干和尚进表》:“实际以无际可示,无生以不生相传。”
【近义词】本质、现实、实质、实践、实况
【反义词】名义、空洞、理想、夸诞、表面、理论、幻想、幻觉、梦中、假若、闻听、想像、预计、听说、虚无
虚空是什么意思?
佛教所说的虚空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,但能感觉到。
就像本来只是反射的蓝天,人们认为是实有一样。因为任何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微尘组成,就像原子,一直往下分…到极小微尘…再分就没了,虽然心里想可以无限分下去,但物质最终就不能再分了。
也就是说极小微尘不存在,一个微尘不存在,由微尘组成的物质就不可能存在,但还会有作用。就用虚空比喻。
扩展资料
凡现于无色像所者,是有为虚空,本来常空者无为虚空也。有为虚空者有分限,有生灭,属于眼识之所见。因是称此为空界之色,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,六大中空大之所摄。是有为无常也。
无为虚空者,无限无际,真空寂灭、离一切之障碍,一切有碍之物体得自在行动于其中者。是属于意识之所缘,为三无为中之虚空无为。世所谓为虚空者,即空界之色。有为虚空也。
空界之色,其体性虽不障碍他法,然为他法障碍,现障碍于他有形物体而其体即灭,因此而名为有为。若实之虚空,离于能碍所碍,亦周遍于有形之物体中,常恒不变,是为无为法,以无障碍解虚空之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虚空
百度百科-虚空无为
虚空是什么意思?
虚与空。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。虚无形质,空无障碍,故名虚空。 瑜伽五十三卷十四页云:复次虚空云何?谓唯诸色非有所显;是名虚空。所以者何?若处所行都无所得;是处方有虚空想转。是故当知此唯假有;非实物有。二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:虚空者:谓诸心心法所缘外色对治境界性。三解 显扬二卷八页云:虚空者:谓色对治所缘境界。四解 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:离诸障碍,故名虚空。五解 杂集论二卷十页云:虚空者:谓无色性。容受一切所作业故。无色性者:谓唯违于色,无性相法,意识境界;是名虚空。意识境界者:谓法界摄故。唯违色言、为别受等共有真如、择灭非择灭无常性等。虽兔角等、亦是无性;然彼不与诸法相违。以彼唯是毕竟无故。又兔角等、非唯违色。由与受等诸法共故。是故唯说与色相违。无性相言、为别受等无色之法。何以故?受等自体、是有性相;非无性相故。六解 五蕴论七页云:云何虚空?。谓若容受诸色。七解 俱舍论一卷三页云:虚空但以无碍为性。由无障故,色于中行。八解 俱舍论六卷十五页云:经部师说:唯无所触、说名虚空。谓于暗中无所触对,便作是说:此是虚空。九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:虚空云何?谓体空虚、宽旷无碍,不障色行。十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四页云:容有碍物,是虚空相。此增上力、彼得生故。能有所容受,是虚空性故。此若无者:诸有碍物、应不得生。无容者故。如世尊说:梵志当知;风依虚空。婆罗门曰:虚空依何?佛复告言:汝问非理。虚空无色,无见无对,当何所依。然有光明,虚空可了。故知实有虚空无为。此体若无;风何依住。说无色等言、何所依因。有光明、何所了别。了龟毛等不因此故。
【虚空】
(术语)虚与空者,无之别称也。虚无形质,空无障碍,故名虚空。此虚空有体有相,体者平等周遍,相者随于他之物质而彼此别异也。依有部之宗义分之为虚空与空界之色,以其体为虚空,以其相为空界之色。以此虚空为一无为法,数于三无为之一而摄于法处之中,空界之色者,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于色处之中,即有为法也。世人以此空界之色为虚空,故世人所谓虚空者为妄法,而不免生灭。楞严经六曰:‘空生大觉中,如海一沤发,有漏微尘国,皆依空所生。’同九曰:‘当知虚空生汝心内,犹如片云点太清里,况诸世界在虚空耶?’同十曰:‘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。’起信论曰:‘虚空相是其妄法,体无不实,以对色故有,是可见相,令心生灭。以一切色法,本来是心,实无外色。若无色则无虚空之相。’大乘义章二曰:‘虚空有体有相,体则周遍,相则随色,彼此别异。’此体之虚空无为,有部立为有法,大乘立为无法。见虚空无为条。
以上就是关于佛家所说的“虚空”具体指的是什么?全部的内容,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可以关注我们,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!